在时间的长河中,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,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演进。林西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造就了饶州故城遗址、白音长汗遗址、金界壕遗址等全国、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林西县检察院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为县域内文物保护工作撑起了法治蓝天。
一、建立合作机制,奠定保护基础。2023年5月,林西县检察院与县文旅体召开文物保护公益诉讼联席会议,此次会议会签了《关于建立文物保护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》,设立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点,在加强文物保护、信息共享、线索移送、联合执法方面达成共识。随后,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历时1年对全县范围内的金界壕遗址进行实地走访排查,并撰写了一篇《浅谈金界壕遗址的管理与保护》调研文章,全面梳理分析了金界壕遗址现状、存在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,为后期金界壕遗址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丰富监督手段,延伸保护触角。2024年1月,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收到刑事检察部门移送的盗掘古墓葬案线索,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经审阅相关证据材料,前往所在乡镇和文物保护部门走访调查,向当地居民及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该古墓情况,确定了该墓葬为辽代金时代中小型贵族古墓葬。林西县检察院经过充分调查,认为当地政府部门未及时履行属地监管职责,及时制发了检察建议。当地政府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,对该墓群遗址划定了保护范围,设立了醒目标识,并安排专人对保护区开展定期巡查,有效保护了这一古墓群不被继续侵害。
三、运用刚性监督,树立法治权威。2024年7月,在“文物保护回头看”专项活动中,林西县检察院发现部分金界壕遗址标识不清、未设置警示牌、周边防护栏缺失、在长城上架设电线杆等危害长城安全问题,导致金界壕墙体遭到破坏。对此,林西县检察院及时向主管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,回复期满后,电线杆仍未移除,公共利益处于持续受侵害状态。2024年10月,林西县检察院就该问题向法院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,诉讼期间,主管行政机关积极联合了其他单位,在不影响居民用电情况下共同完成了金界壕墙体上电线杆移除工作,本案最终以终结诉讼方式结案。
2025年3月1日,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正式施行,不仅填补了以往检察职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部分空白,也凝聚了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法律共识。相信在林西县检察院的持续努力下,县域内的历史文化瑰宝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。林西县检察院将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,为县域内文物长久保存和传承贡献检察力量。(林西检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