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林西县域内广袤的田野间,金黄的玉米不仅是滋养生命的粮食,更孕育着一项传承百年的指尖艺术——玉米皮编织技艺。林西县玉米皮编织与粘贴技艺于2020年被列入赤峰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22年进一步升级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。林西县检察院将检察工作融入这项传统工艺的保护脉络,通过法治创新与司法实践,探索出一条“非遗+检察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(一)破局:开展宣传教育活动
一方面是积极组织主题活动,林西县检察院通过与县妇联、东山管委会携手共同开展“弘扬传统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”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实地参观玉米皮文创展馆,学习制作工序,了解发展历程,亲身感受非遗项目的魅力,增强保护意识。另一方面是加强非遗保护法律宣传,针对玉米皮非遗文化传承人、从业者开展专门的法律培训,帮助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保护、市场经营等方面的法律知识,提高依法保护和传承的能力;针对公众以及相关部门通过现场宣传、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,介绍检察机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检察职责,通过以案释法,讲述非遗保护检察监督案例,提高公众对玉米皮非遗文化保护的法律意识。
(二)共治:机关联动推动协作合作
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是助力守护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。为此林西县检察院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建立协作机制,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线索移送、信息共享、重大情况通报等方面达成共识,凝聚保护合力,共同推进玉米皮非遗文化的保护、传承与发展。
(三)创新:检察赋能非遗活态传承
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监督工作,拓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渠道,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,林西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、街道工作站等部门联合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活动,依托玉米皮贴画培训基地,结合市场营销实际,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和经验分享。通过组织矫正对象进行玉米皮编织技术培训,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创业水平,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。
下一步,林西县检察院将继续探索非遗保护与法治力量的深度融合,让传统技艺在法治阳光下绽放更绚丽的光芒,为新时代非遗传承提供“林西样本”。(林西检察)